中联通员工撰文指出:微信和运营商同质化竞争

   编者话:面对腾讯微信与运营商的纷争,各方说法不一。中国联通员工魏星撰文指出,微信和运营商业务搞同质化竞争,这是根源。以下是全文:

  文/魏星(搜狐IT特约作者)

  近期微信收费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像都有理,仔细一想其实很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来还原一下事情的本质。

  一、事情的本质

  微信是一个社交软件吗?答案是肯定的,它是一个社交软件。那么微信可以实现在手机上的语音通话、短信(文本、图片、短视频、声音)、视频通话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它可以实现。

  通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是什么?是固定电话、小灵通、2G手机、3G手机、宽带互联网接入、专线电路接入,合计六大业务。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实现的主要功能(即客户需求)是哪些?是语音通话(含视频通话)、短信、高速互联网接入(含3G和宽带接入、专线电路接入)。亲们,你们发现问题了吗?

  问题在于,微信实现的功能实质上是通信运营商业务的同质业务,也就是说微信实现的功能可以替代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功能,利益之争由此产生。我们来看这两大类业务的区别。区别一、微信是轻资产,产品投入门槛低;通信运营商属于重资产,产品投入门槛高。区别二、微信由社交软件演变而来,属于通信网络的延伸服务,未纳入通信产品监管,也未承担国家普遍服务义务;通信运营商由私人公司业务演变而来,纳入通信产品监管后开始发展壮大,也承担了国家普遍服务义务。区别三、微信是基于移动通信业务中的数据业务产生的互联网产品,它的接入存在于互联网接入的地方。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微信属于低质量低安全性的产品;通信运营商的业务从一开始就是电信级产品,具备最高质量最高安全性。这个区别造成在自然灾害、战争期间等特殊事件期间,国家和公众对这两大类业务的依赖作用不一样。区别四、微信功能的实现不是由自己来保障的,它依托于通信运营商网络的完善;通信运营商业务的实现是基于自有网络的完善,也就是说微信只需要维护自己的服务器,而通信运营商业务的实现需要有更多的成本用于网络维护和优化。区别五、由于以上区别,在国家和平时期,微信代表的OTT属于低投入高利润见效快的产品,通信业务相较而言属于高投入低利润产出周期长的产品。

  从以上区别可以看出,在通信运营商高额搭建的网络基础之上,微信和通信运营商向客户提供了基本上一样的产品,当然这个产品在最终的实现上都需要完成最后一次包装。

  如果你把以上所述看明白了,你就会明白微信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在哪里。

  二、事态相关者的态度

  中国移动有着7亿多手机用户,其中大部分使用2G网络。从网络提供能力来看,微信确实造成了中国移动2G网络一定程度的拥塞,并分流了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于是,中国移动认为微信应该为网络拥塞付出一定的费用,当然这个费用是由微信提供者(腾讯公司)付费,而不是微信使用者(用户)。这个理由有着其合理性。

  中国联通有着2亿多手机用户,其2G网络也面临着中国移动的问题,但其3G网络由于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微信对其3G网络的压力不是很大。于是中国联通认为,向微信提供者(腾讯公司)收费也可以,不收费也可以。在3G网络急需扩大覆盖的情况下,向微信提供者(腾讯公司)收费可以有更多的成本用于3G网络的建设(实质上在短期内联通和微信是双赢的),不收费的话,中国联通就加大2G用户向3G网络的迁移。因为在移动通信饱和市场下,联通的首要任务是增加手机规模,目标指向中国移动,而不是腾讯公司。

  中国电信有着1亿多手机用户,由于其采用900M组网,其网络覆盖范围广,但在局部区域网络容量相对受到限制。再考虑电信3G无法向TDD和FDD平滑升级。所以中国电信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好现有网络,成功越过15%的生存线,并为自己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微信是否收费还不是中国电信目前考虑的问题,于是中国电信不予表态,至于是否向微信提供者(腾讯公司)收费,就交给移动通信的主导者中国移动来定吧。

  对于腾讯公司来说,当然不希望运营商对其收费,尽管微信目前是免费的,但在4亿多微信用户群上做增值服务显然是可以盈利的(腾讯公司有着丰富的运作经验)。于是腾讯公司对其微信产品向运营商网络造成的影响心知肚明,但其不希望在微信没有实现收益的前提下就向运营商缴纳一定的费用。实质上腾讯公司开启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模式,因为微信类OTT投入开发门槛低,其本身也面临着米聊等产品的竞争。更恐怖的是,你保不准有一天有一个公司,开发一个产品,动用一定的手段来从微信手里分走一碗羹。那时才会更加的混乱。

  三、通信产品同质替代是今天才有的吗?

  答案是,不是。通信运营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自我毁灭的过程。固定电话的发展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人工交换机向步进制交换机发展和毁灭,再向纵横制交换机发展和毁灭,再向程控交换机发展和毁灭,再向NGN软交换技术发展和毁灭。同质替代伴随着运营商的成长过程。

  我们回顾一个最近十年的产品替代,那就是移动通信(手机)对固定电话的替代。移动通信(手机)相对于固定电话而言,其携带更方便、功能更丰富、使用更时尚,于是在08年重组前,电信和网通不是不努力,只是替代大势不可逆转,其收益逐年下降,中国移动渐渐一家独大。有人会问中国联通呢?中国联通的日子也不差,虽然规模小收入少,但是员工也少啊。那些年苦的是电信和网通,简直是苦的一笔。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固定电话消亡了吗?答案是没有,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固话没有消亡的条件。

  我们再看微信相对于移动通信(手机)的替代。假如你有WIFI,那么你即使不是三大运营商的用户,你依然可以享受类似运营商提供的产品服务。这个大势同样不可逆转。所以中国移动着急了,微信也着急了,一个是看着增加的收入不断减少,一个是看着收入挣不到。

  四、能否实现共赢?

  个人认为,这个共赢应该是公众用户、国家、三大运营商、微信类OTT的共赢,缺少任何一方的共赢都是不可长久的。那么如何实现共赢呢?

  我们来看大家的诉求,在CPI不断上涨的今天,公众期待有一项生活成本能够下降,目前公众看中了通信费用。于是公众的诉求是期待更低的通信费用支出;国家的诉求是无论通信产品如何替代,通信行业必须保证特殊时期的高质量通信需求和在移动互联网的蓝海中能够实现技术领先并打造走向世界的企业(国有还是私有都可以);运营商的诉求是高额的网络投入(尤其是3G网络和即将开展的4G网络)应该回收成本并盈利,这也是国资委和工信部的要求;微信类OTT的诉求是新产品的开发必须要取得盈利,否则企业就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我们再看哪些是必须要做的?

  基础网络(3G网络、4G网络、光纤网络)是必须要建设的,否则谁的诉求都实现不了。

  通信产品的替代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质量高等级的需求是必须要满足的,要不战争等特殊事件期间的通信谁来保障?

  通信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是要支持的,否则国家信息时代岂不又要落后,遑论打造走向世界的大公司了。

  有读者会问,这么复杂呀,你倒是快说如何实现共赢呢?

  五、通信行业需要重新定位和合理监管

  我的意见是以固定电话为契机,实现通信行业的重新定位和合理监管,只有这样通信行业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固定电话对于电信、联通从收入上来讲,已经低于宽带接入、移动通信(2G、3G)带来的收入。从产品政策上来讲,为了加大移动通信业务的拓展,固定电话的月租费已经是象征意义的收取,而使用较多数量固定电话的大单位也纷纷组建了虚拟网,固定电话基本上是打一分钟挣一分钟的钱。我们看固定电话的成本,固定电话所涉及的线路维护成本、人工成本却在增长、为固定电话服务的核心局的值班人员没有减少、保障固定电话的普遍服务义务所需的模块局建设没有减少,模块局里的程控交换机仍在网运行、电费仍在缴纳。可以认为在固定电话收入不断减少、用户规模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固定电话的运营成本却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不断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联通电信铁通经营固定电话更多的是为了承担国家普遍服务义务,固定电话已经成为了一项公益事业。这就是通信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十年来固定电话的定位。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在最近十年移动通信业务是不是也会成为这样的定位呢?

  为此,我认为,1、国家应重新考虑通信行业的定位。把通信行业中公益属性的业务单独划分出来(如固定电话业务),初期可以成立独立的国家电话局,归属工信部管理,执行国家定价(由发改委定价),已经成为解决通信市场管理混乱的有效手段。这样才能让电信、联通、铁通轻装上阵,对通信市场的各方都是公平和有利的。2、国家应考虑通信新业务的合理监管。微信类OTT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通信业务,那么把微信类OTT纳入通信监管,其主体承担相应的国家义务也成为一个可选思路。这样,每一个运营OTT通信业务的公司都需要获得工信部的运营牌照,在工信部的牵头下,和负责网络建设维护优化的运营商做好结算工作,一起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展有利于公众用户的竞争,这样的方式增加运营商的数量要比国家行政划分增加的方式要好一些,比强迫运营商支持虚拟运营商的试点也要容易落地一些。

  (本文作者为联通员工,但是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 如果你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和搜狐微博@听雨映竹)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中芯国际联手国家队斥500亿投建12吋晶圆制造 什么信号?
中芯国际等被美列黑名单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方无端打压中国企业
中芯国际遭“断粮”背后:芯片产业链加速国产化
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中芯国际:未收到此类官方消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