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想化的移动互联网 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王哲玮(搜狐IT特约作者)

    理论上说,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形态相对于“真正理想化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阻碍。要突破这种禁锢,必须正视硬件的回归和HTML5的主流化。

 

  前不久有篇晦涩但很酷的文章,耶鲁大学教授大卫•盖勒特认为“不会有所谓的下一代网络”,因为基于空间模式的网络会被基于时间模式的“世界流”所代替。“世界流”的呈现模式类似facebook和twitter的时间线,但内容囊括了音乐、视频、日程、工作文档、亲人状况等各种非统一格式,并以“流浏览器”来进行组织管理。

  可能是理解能力有限,我一直没有想通“流浏览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搜索和推荐机制,才能保证用户能够获得恰当数量和精确质量的信息——按目前技术形态来开发,非标准格式信息的组织算法,耗费成本实在太大;如果是利用数据API来整合第三方数据,商业博弈成本太高。

  但不能否认,“世界流”这个概念确实很有意思,把目前已经有些泛娱乐化的“大数据”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盖勒特的“世界流”其实就是“数据流”。这个概念有点类似于电影《黑客帝国》的母体——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物理维度(任何能被感知到的事物),还有一个就是虚拟维度:世界上任一个体随着时间推移都在不断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就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使用得当,即可以有效地反馈物理世界。

  而这就是“真正理想化的移动互联网”,第一步是搜集数据,第二步组织优化数据,第三步就是形成“世界流”回馈物理世界。举个可能你经常听到的关于大数据的例子,上司给了你一个工作任务——设计一个带有非洲元素的新广告,回到办公桌时你的PC已经搜集好了各种关于非洲文化的热门文档,回家路上经过一家书店时,你被自动提醒那里面新到了一本关于非洲的书……

  但目前的问题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连第一步搜集数据都没有办法平滑地完成,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主流移动终端,只有等用户操作,才能完成数据搜集的步骤(比如二维码,必须用户主动扫描才能实现数据化),这种断断续续的触发机制根本没法形成“世界流”。

  瓶颈就是硬件。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试图解决问题的硬件开始出现,比如曾经被批为“不务正业”的Google眼镜和Google无人汽车——其实相对于智能手机,这些就是能够持续收集数据的硬件形态,用户不需要刻意操作,该干嘛干嘛,行为和场景会自动形成数据流源源不断地上传(这里只说形态,先不考虑隐私和电池问题)。

  此外,从硅谷这个全球科技创新前沿的情况看,App创业基本已经饱和,革新方向又回归到了硬件,并且都与数据密切结合。例如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的明星科技产品,70%以上都是硬件(如Pebble智能手表等);大名鼎鼎的“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离开苹果创业的项目居然是一个室内恒温器,但其真正的目的还是数据——记录用户日常的室内活动温度,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状况进行优化调整,在合理的区间内不断收集反馈、改变温度,达到节电的目的,其中还会涉及到与传统电力公司的合作,最终达到为全球降温的“宏伟目标”。这一过程中,数据搜集,数据组织,回馈物理世界,整套环节都完成了。

  很显然,盖勒特所说的“世界流”互联网世界,以后还需要更多的硬件才能保证可用性,而从Google Glass开始,这种趋势正在逐渐变得显性。

  但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适配硬件的软件开发。目前的移动终端相对来说还比较标准化,开发者最常接触到的无非就是两种硬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算这样也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如果“世界流”真的成为主流,那形态各异的硬件、高昂的开发和测试成本对于开发者来说,就是真正的噩梦。

  解决方式就是跨平台,最好的跨平台方式就是使用Web,HTML/CSS/JavaScrip,或者流行地统称为HTML5。HTML5的“终极优点”早已被大家所熟知,其“一次开发,多平台分发”的跨平台特性听上去非常具有诱惑力。作为一个囊中羞涩的开发者,你绝不可能会愿意把你有限的人力资源分拆为7、8个,分别为眼镜、手表、电视、汽车、恒温器、抽油烟机等不同硬件开发同一个应用。

  当然,HTML5的标准化和富媒体化一直是一个问题,也没有成型的普及时间表和计划,但如果你真的相信“世界流”,那最好还是早点买本书研究吧。

    【此为搜狐IT的独家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获授权转载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中芯国际联手国家队斥500亿投建12吋晶圆制造 什么信号?
中芯国际等被美列黑名单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方无端打压中国企业
中芯国际遭“断粮”背后:芯片产业链加速国产化
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中芯国际:未收到此类官方消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