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李书航
很多人认为,随着PC退潮,Windows的影响力逐渐远去,微软的霸主地位正逐渐被取代。也有人认为,在移动市场里,苹果就是新的“微软”。不过其实现在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和功能都并非乔布斯变魔术出来,而是有着历史悠久的创意原型。
而微软在当初统治IT业界的年代,花很大心思创造了不少这样的原型,只是由于自身的执行力不足,把实现梦想的机会拱手让给了苹果。
微软还有很多奇思妙想为谷歌、Facebook等其他企业做了嫁衣,但在苹果发布新品的今天,在iOS 7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今天,我们只看微软为苹果的今天贡献了什么样的创意。
“雕版印刷”和“磨砂玻璃”
苹果开发者大会的重头戏今晨落下帷幕,iOS 7在围观者们一片扁平化的呼声中果然不负众望,整个变成了“平果”。这也标志着三大主流移动操作系统都接受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
2010年10月发布的Windows Phone是扁平化潮流当之无愧的引领者。正方形色块内是单色的线条构成的图标,Metro UI似乎简单到小孩子都能做,于是大量仿制品涌现,尽管有些仿制得惨不忍睹。
模仿色块风格的部分设计作品拼图
其实单色块界面要想做好,色块的颜色选择、图标设计风格的统一、尤其是背景色或背景图的选取,都决定呈现效果是详略得当还是混沌不堪。一般来说,有对比的纯色或加上浅线条的“雕版印刷”效果,或者有对比色的模糊图像造就的“磨砂玻璃”效果,表现最好。
我们看到,微软在Windows 8上使用的就是纯色和线条,而苹果采用了磨砂玻璃效果。
“雕版印刷”(上)与“磨砂玻璃”(下)
只要一路用过微软各种产品到今天,就不应该为Win8初版只提供几种单调的花纹可选而惊讶——这是为了保持整体美观,避免用户选择浅色或混乱的背景,然后抱怨自己看不清开始屏幕,同时也是微软设计风格的传承。
而由苹果灵魂人物Joe Ive领衔的去拟物化运动,则在身体力行的实现微软Metro UI的精髓:干净、轻量、光滑、现代、开放、快速;以内容为重、无边框设计……无疑,这些实践体现在iOS 7上面,最终就把iPhone的屏幕变成了一块“毛玻璃”。
“微软2019”
为什么是玻璃?很难说Ive有没有参考过其他设计师为苹果友情贡献的一大堆创意图和原型图。这些为苹果假想的产品中,很多都是假设产品本身就是一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
假设图像在空气中全息显示或者在透明的物体上显示,在电影里已经多次出现,但电影场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往往加入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元素。在构思玻璃类显示界面的实际应用场景时,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微软在2009年制作的一部短片“微软2019”。(视频地址:http://livesino.net/archives/1869.live)
这部短片介绍了微软的一些未来的概念产品和想法,包括微软的沟通、协作和生产技术,还涉及医疗、学习、工程、银行和购物等方面。片中直接对着床的一整面墙的显示器,铺满桌面的显示器,以及手中信用卡大小的双面显示屏,给人们第一次带来了真正直观的印象——
“微软2019”视频为后来的一系列设计奠定了基础
在身边都是屏幕的时代,人们已经不需要“模拟”真实物体的体验,而是直接在真实物体上操作,那么界面要为这样的操作服务,就必须只显示信息本身,去掉一切附加的装饰性元素。
2009年新加坡的Red Dot设计大赛中,Mac Funamizu以一种玻璃介质的平板电脑Looking Glass夺得冠军;后来有人基于Windows Phone,设计了机身透明,并可以根据天气不同展现不同效果的概念机。在苹果这边,每次要推出下一代iPhone或是传闻中的手表,很多概念设计也是一体成型的玻璃显示——似乎不少意见认为苹果天生就应该用玻璃做产品。
玻璃,玻璃,玻璃
执行力是微软的硬伤
如果创意雷同要用公布先后做判断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微软赢了。但微软在现实中却输的十分惨痛,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都并没给人iPhone上市时那种革命性的快感,却招致一片批评。
在“微软2019”视频网页有人留言:“我觉得微软应该神秘一点,不然有的东西自己做不好,被别人做好了,实在不值得。”回复说:“我觉得,既然微软能公开这些概念产品,应该是申请好专利的。”
事实和专利没有多大关系。微软没能自己在视频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实验室技术中取得突破,率先将其成功的商业化。例如,平铺整个桌面作为显示器的Surface,后来被打入冷宫,Surface这个名字都让给了匆忙赶制的iPad竞争者。
与微软相比,苹果在看到创意并赶超对手方面,一步也不放松。我们已经在乔布斯逝世后,通过铺天盖地的报道,知道他怎样对自己的产品充满控制欲,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控制了整个产业链,生产他感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我们看到,iPhone引入当时看起来造价不菲的电容屏,让触控笔成为历史,扫清了触摸设备为人们接受的一大障碍;而当时从各方面来说都很先进的Pocket PC仍固步自封,跟创新部门规划的远景蓝图形成鲜明对比。
在Pocket PC全盛期,康柏的iPAQ机型具有完美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用微小的机身和孱弱的运算能力竭力模拟PC的工作环境;但当多普达成为WM设备主要制造商之后,机身看起来“廉价”了许多,售价却依然保持在贵族水平,这种懒惰让微软在主流市场没能竞争过当时的Symbian系统,更在iOS和Android崛起之后被打的直不起腰。
再往前看看,Tablet PC为苹果提供了平板电脑的前车之鉴,夭折的“维纳斯计划”和推广乏力的Media Center造就了Apple TV,而在最近一波智能手表热兴起前六七年,微软MSN的智能手表服务就启动了。
这些微软前沿服务的一致特点是又贵又不好用。它们的一致下场也都是告诉竞争对手,至少你不能这么做。
尾声
微软、谷歌、摩托罗拉移动和柯达都是拥有丰富技术储备的公司。而苹果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和雕琢。
乔布斯常爱用“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路口”作为自己幻灯片的结尾,但实际上苹果对技术的整体贡献,实在无法与上述积淀深厚的公司相提并论。
然而,微软匆忙追赶苹果的脚步;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并且“分尸”;柯达陷入破产卖专利的窘境。只有谷歌通过卖广告,养活着异想天开的科学家们,算是找到了类似海湾石油富国一般的生存方式。
当储备技术的公司都陷入弱势地位,甚至面临衰亡,在上面吸收其创新精华的企业,迟早会因为自身积累的不足而面临瓶颈。有人说乔布斯死后苹果在“吃老本”,无法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人像乔布斯那样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一方面是因为苹果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巨人,它已经快要把踩在脚底下的其他巨人们压垮了。
这次会议上,苹果打出了“加州设计”的招牌,并且Mac Pro的黑色可乐罐造型,也同样是Ive工业设计方面的又一佳作。但显然苹果再也不能用个别产品的创新光辉,掩盖无法满足众人期望的疲惫。初代iMac和初代Powermac登场时给一片死灰的PC市场带来的震撼,iPod、iPhone、iPad这样划时代的产品发布,已经难以通过Mac Pro再现。
这也许已经标志着苹果进入了漫长的还债阶段。苹果惟有建立属于自己的中长期研发团队,而不是只热衷于将现成的模糊创意清晰化商业化,才能可持续的为这个世界贡献优秀的产品。
(李书航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李书航,自由撰稿人,曾任门户网编辑。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和创业投资领域动态,对新媒体发展也有浓厚的兴趣。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